陈笃庆 | 让中国的声音响起来(上)
人物简介
陈笃庆,1947年3月出生在江苏,1964年由高等教育部选送到澳门学习葡萄牙语。1972年进入外交部工作后,在美大司及拉美司历任科员、副处长、处长、参赞;曾任中国驻巴西大使馆随员、三秘、二秘、政务参赞,驻圣保罗总领馆总领事。2000年至2004年任驻莫桑比克大使,2004年至2006年任驻东帝汶大使,2006年至2009年任驻巴西大使。2009年5月退休。
45岁,他任中国驻巴西大使馆副司级参赞;53岁,他任中国驻莫桑比克大使(2000年-2004年);57岁,他任中国驻东帝汶大使(2004年-2009年),并一直工作到62岁才奉调离任回国。他就是陈笃庆,一个为共和国外交事业奉献一生的资深外交官。
在陈笃庆的外交生涯中,巴西是他驻外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在巴西他做了3年的大使,如果算上他年轻时到中国驻巴西大使馆担任秘书的几年时间,以及后来他任中国驻圣保罗总领馆副总领事和驻里约热内卢总领事的经历,陈笃庆常驻巴西工作的时间累计长达13年,而他前前后后与巴西打交道的时间总起来则有30余年。
可以说陈笃庆绝对是个“巴西通”,尽管现在他已经退休,但他仍然发挥着余热。退休后,他被中国社科院聘为拉美研究所巴西研究中心主任,还协助河北传媒学院办起了葡语专业,不定期到那里为年轻的葡语同行“指点”一二,另外,他还为北京大学的葡语班学生讲过几次课,为河北精英集团组派少年足球运动员到巴西接受培训做了不少联络工作。
1988年7月,邓小平会见时任巴西总统萨尔内总统,陈笃庆(右二)为翻译人员
陈笃庆的葡萄牙语翻译水平在外交部里可谓有口皆碑。澳门回归祖国前夕,外交部特意把他从国外召回来,为江泽民在回归典礼上讲话的葡文译稿审校把关。不仅如此,陈笃庆还有幸为邓小平、彭真、荣毅仁、李先念、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做过葡语翻译。除了葡萄牙语是他所学专业外,陈笃庆还会讲西班牙语、英语,并略懂法语。此外,他还会广东话,因为他从小在上海长大,还能说一口地道的上海话。
陈笃庆认为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中国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合作,自然也需要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支持。因而,不管陈笃庆到哪里当大使,他都十分重视公共外交。不惜时间和精力到驻在国各地发表有关介绍中国改革开放及外交政策方面的演讲。无论是出席研讨会、报告会,还是接受媒体采访,人们看到,这位中国大使臂膀宽厚,步履稳健,能用地道的葡语发表演讲,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2007年陈笃庆在巴西对当地企业家发表讲话
他作演讲一般不用讲稿,注重与听众互动交流,并且演讲内容翔实、角度新颖,真诚、睿智,又不乏风趣幽默,深受各界听众的欢迎,充分展示了一位中国大使的外交风采。
在陈笃庆担任中国驻巴西大使期间,中国和巴西战略伙伴关系发展迅速。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合作日益广泛深入,尤其是在双边贸易方面,进出口额连年刷新。但双方合作的深入也带来一定的问题。为此,陈笃庆说,“那时我做的最多的一项工作就是广为宣传,增信释疑。”可以说,当时陈笃庆在巴西报纸的曝光率和电视上的出境率很高。在巴西,经常是陈笃庆一出现在公众视线,媒体记者就会蜂拥过来向他提各种问题,这让他所到之处刮起“中国风”。
随着中巴经贸快速发展,大批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进入了巴西,巴西广大消费者对此是欢迎的,但有人担心这会威胁到巴西一些没有竞争力的行业。针对中国一些产品的进口,巴西企业甚至指责中国企业倾销,强烈要求政府引用“特别保障条款”予以保护,以限制中国商品流入。
对此,一贯讲话喜欢开诚布公,不爱跟人绕圈子的陈笃庆,在媒体面前没有回避问题,而是表现出了比较强硬的态度。对那些无端指责,他严肃而不乏风趣地说:“‘特别保障条款’不是‘救生圈’,即使套上‘救生圈’,你也得会游泳,游不好,还会让鲨鱼给吃了。”这句话被刊登到巴西报纸上后立即引来强烈反响,被广为流传。由于在葡萄牙语里“保障”和“救生圈”两个词的前半部分是相同的,陈笃庆的这番话在巴西成了一句名言。有一位巴西经济学家对他说:“你这句话可以刻在碑上了,很经典。”
对于两国间出现的贸易摩擦,有巴西人士说会影响两国关系。对此,陈笃庆却以独特的视角阐释:“正好相反,我认为经济摩擦是积极的信号,两国没有贸易,永远都不会有摩擦。你发现兄弟两个人,经常会你碰我一下,我碰你一下。两个陌生人会打架吗?不会!所以我说,你应该把摩擦看成是积极的信号,这是好事。再一看,这只占中巴两国贸易中很小的比例,然后再商量怎么解决。如果是倾销,你们反倾销,我们没得说,如果是偷税漏税,就不只是经济问题了,是司法问题,你不赞成,我们也反对。”
为了进一步推动双边经贸合作,消除中巴经贸合作中的争议,扩大各个领域间的双边合作,作为大使的陈笃庆在巴西到处演讲,接受媒体采访,不仅到经济团体、工业联合会去宣传,也到研究机构和大学里去讲。
有一次演讲会,本来是安排使馆经商参赞出席的,因为临时有事去不了,陈笃庆就代他去了。他所乘坐的飞机直到凌晨两点才到达目的地,但陈笃庆不顾旅途劳累,第二天一早就来到会场向9个州的商界人士介绍中国。原本报名访华的巴西企业代表只要40多人,听了他的这次讲演后,报名参团的人数增加到150多人,并由一位州长和一位参议员带队访华。
去中国的这些巴西企业家回到本国后跟陈笃庆说,他们对中国之行感到非常满意,也增进了对中国的了解。一个巴西企业家对他说,在上海找到了通过美国迈阿密一家公司买到的产品,一个电子元器件,通过美国买要80多美元,而在上海,同样的产品才售18美元。这位巴西商人感叹道:“光凭这个就不虚中国之行。以前巴西买东西,一般都是通过美国和欧洲国家到中国来买,钱都付给了欧美人,后来一看,这些商品都是“MADE IN CHINA”,那我们干嘛不直接到中国来买货呢?”
2008年陈笃庆大使在对企业家发表讲话
看好中巴经贸发展前景,以及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越来越多的巴西政府官员和企业届人士以及新闻媒体迫切地想了解中国,于是陈笃庆便成了在巴西各地最受追捧的演讲家。他到处做演讲报告,每场报告的听众人数多达250人,少则也有上百人。在里约举行的一次报告会上,巴西联邦政府财政部长、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公司总裁、里约商会主席都前来聆听。还有一次他在巴西接受一家知名电视节目访谈,除主持人外,还有3名记者现场参加提问,访谈实况播出后,据说约有400万观众收看。
除了宣传和介绍中国外,为推动中巴经贸,陈笃庆有时也给巴西企业界出谋划策,他在演讲中指出:“巴西对中国市场了解不够,主要缺乏进取心和主动性。众所周知,巴西是咖啡生产大国,然而在中国卖的咖啡却是德国人、美国人的品牌。巴西很多产品在中国有市场,但巴西人却不想去了解。如今的贸易是买方市场,不是卖方市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情况变了,现在酒店前没有停车场都没有人光顾。因此,巴西要想把生意做到中国,就要改变心态,要变消极为主动。”他的这段演讲博得了出席报告会的巴西企业家热烈的掌声。
陈笃庆在巴西担任大使期间,该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曾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对他的采访进行专题报道。该版刊登了两国领导人胡锦涛主席、卢拉总统的照片,这在该报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文章介绍了中巴两国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两国伙伴关展的发展情况,并指出中巴两国贸易互补性很强,加强来往与合作有利于两国经济发展。同时该报还援引陈笃庆的话说:“中巴贸易中尽管尚存在争议和摩擦,但这是朋友交往中的正常情况,不值得大惊小怪。”
《国家形象》
识别图中二维码可进入“外交官说事儿”微店自行选购
- end -
文章摘自《国家形象》
文字 | 王玉君 图片 | 网络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